|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04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范琳琳 7 years, 2 months ago

10/5(三)參訪:西本願寺。西門捷運2號出口。

 

文化研究基礎知識

本週負責人:


華人:怎麼樣的少數民族?   (盧秀鳳)

東南亞國家對”海外華人”的恐懼心理關於”海外華人”作為,過去屢屢成為東南亞國家的一些擔心,

五十年代對華人的恐懼心理集中於兩個互相關聯的問題。 

    問題一:東南亞華人會成為顛覆的目標嗎?

    問題二:華人會被鼓勵去抵制同化並重新強調他們的華人屬性嗎?

    以下意見分岐現象:

中國在外交上重新活躍(1974加入聯合國)

有人堅決認為,意味著有華人的少數民族的東南亞國家會帶來麻煩

有些人則把注意力更多集中於美軍撤出的後果

而不是集中注意於華人打算作什麼

一些人相信這些擔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華人已經定居下來並且同1945年以來新興的國家政府言歸於好,多數人經濟富裕,不同的自由經濟制度,以致不會打算摧毀這種經濟

真正的危險反而是來自貧困土著

日益不滿和年輕土著的政治覺醒

 

 

 

 

 

 

 

 

因此形成另外的三種意見,集中注意力於: 

將注意力集中

於中國的意圖

將注意力集中

於東南亞各國政府的有效管制

密切的觀察

當地華人的反應

總結

很難蓋括東南亞的華人少數民族問題,僅表列一簡單框架如下:

從東南亞各國政府的角度來看

1、  各國對華人少數民族問題仍存在猜疑。及他們本國的一些具有中國血統的公民仍是華人第一,忠誠公民第二。

2、  華人在政治上與文化上的同化被認為只是表面上的,因而同化並非防止顛覆的保證。只有經過長時間的種族混合才能消除華人問題。

3、海外華人和他們本國的華裔公民的經濟實力構成長期威脅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

4、東南亞和第三世界的其他地方一樣,處於獨立,解放,和革命前夕。中國可以運用正確策略進行幫助。戰略關鍵在於中國與社會主義鄭營的成功。而東南亞地區具有中國血統的那些人大部分不主張革命的,所以絕不容許他們妨礙中國與社會主義的成功。

5、不僅革命目的成功而中國在這一代的影響必將擴大,中國實力可以不考慮這些華人少數民族,他們現在是可有可無。無論如何,當中國的影響壓倒一切實,哪中國打成一片的人會在一次回到中國的懷抱。

從定居於東南亞的華人的角度來看

6、多數人對中國並不富有校中的異物,但是僑居的習慣依然保持下來,這是由於不公平待遇、由於缺乏保障、由於文化上的驕傲自大、由於最終受到中國保護的、非理性願望以及由於”望著那山高”的錯誤觀點。

7、凡是能識別為華人的人數足夠的地方就有退守居住區的狀況這種現象在各主要城市已很明顯著,處於”外圈的”諸如印尼、緬甸、菲律賓以及印之各國的城市亦為如此。

8、只有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核心國家,中國血統的公民能發揮積極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作用。這在理論上可以是以世界革命為名,但更可能的是為了他們各自的民族國家~如果他們和這些國家之間的利害關係能更為明確訂下來的話。

因此,華人仍然不得不感受他們是一種身分獨特的少數民族。

華人的困難是無法克服的主要因為它們一直認為是各種各樣的少數民族。目前,初步確定一下"華人"不是哪一種少數民族和考慮他們可能仍然是那些種少數民族,或許比較有用的。他們肯定不是下列類型的少數民族

 

1、不是與生俱來土生土長的少數民族

2、分擁有獨佔區為主的少數民族,因為不是農村人

3、非那種在中兩個接壤國家中感到暢快自在的邊疆少數民族

4、非以一個目前居留地為唯一家園的少數民族

華人具有與其他少數民族相同的下列特徵

1、由許多互相競爭的群體構成,通常處於分裂狀態

2、喜歡保留自己的文化,但在正確的引導下願意逐步放棄

3、一定限度內能夠被同化或異化

4、本身可以再次成為移民,成為在某處地方的新的少數民族

5、可以在國外成為跨國的少數民族(如印度人、各種各樣的歐洲人、各樣阿拉伯人、一些越南人、日本人

華人也有完全不同於他人之處

1、  祖國靠近東南亞,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淺力強大。在傳統上衊視該地區

內的民族及文化

2、祖國有一個共產黨政府被視為亦在通過指揮與慫恿格名以主宰世界國際因 謀的一部分

   
   

總之,海外華人構成少數民族中的特殊種類,這主要是由外部條件決定的。這個少數民族由於靠近他的發源地,由於過去的經歷,由於有一個重新崛起的中國,她聲稱代表著一種普遍力量而令舉世矚目。


參訪心得(周芊妤)

        這一次的校外參訪我覺得有很多的收穫,除了參觀西門地區的歷史古蹟、台灣電影展之外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我認識了台北市文獻會。如果不是從課堂上得到資訊並且親自去到文獻會,從小在台北身長的我其實根本不知道原來台北市文獻會提供了那麼多的資源供我們使用。透過在文獻會的談論知道了目前台灣的歷史文物、文化推廣因為「金資短缺」並不是很受到政府的注重,我覺得實在是很可惜,明明台灣有這麼多的歷史文物、厲害的人才,但是卻不被一般市民所知。我認為在台灣做歷史、做文化本就辛苦,再加上這並不是一個「賺錢」的行業,就更不會受到重視。

        而透過這次導覽我對這些導覽志工多了一點認識,我覺得台灣有這些熱心的人才真的是很幸褔的事情。然而另外一方面我也看到了這些志工在整個結構下的缺點,他們沒有錢拿完全是熱情在支撐他們,從政府的角度來看不用花錢是一件好的事情,但是倘若今天志工是一項有薪水的工作那麼會造成甚麼影響呢?我認為可以提供許多有相關知識的年輕人才一份工作,會不會更容易使文化推廣更走入人群呢?就像是我有一位高中同學成績十分優秀進到政大歷史系念書,他讀書的時候每個人都問她讀歷史系畢業後要做甚麼?到了畢業後她仍不知道要找什麼工作,我想並不是她不認真只是台灣在這一方面的產業沒有很多的機會。而當年輕人有管道進入這項產業後就可以更認識到國家在做的文化推廣我想這些年輕人也能把這項產業被更多人看見歷史文化也更容易走入日常生活。當越多人注意到之後我想文獻會應該就不會是當資金不足而被裁撤掉的部門了。

 

 

 

新加坡海峽華人知識份子的女權與女學思想 (饒淑惠)

 

一、前言

1. 海峽華人:

男稱峇峇Baba),女稱娘惹(Nyonyas),是華巫兩族的混血後裔。新加坡海峽華人源自馬六甲,是本地最早的華族移民,海峽華人曾是新馬歷史上一個非常卓越的族群。

2. 歷史背景:

19世紀新華社會的領導層及傑出的知識份子絕大多數出自於此族群。其形成的主因與英文教育的發展有著絕對的關係,尤其1860年代萊佛士書院的穩健發展及1880年代女皇獎學金的設立更是催生因素。而19世紀的新加坡,正是中英政治角力和中西文化衝擊的場所。知識份子受到英國維多利亞時代進步思想和中國清末維新思想的影響,強烈意識到改革海峽華人社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 當時知識份子的特點:

1)年齡約20-30多歲

2)都接受西式教育,擁有中等以上程度或留學英國印度。

3)具有社會地位,如專業人士,學者,商人或行政人員。

4. 提倡女權和創辦女學的起因:

1)受英國影響--19世紀英國女權運動在教育權,職業權,參政權已有一定的成績。

2)受中國影響--中國婦女運動正萌芽,維新派主張男女平等,提出尊重女權和興辦女學。

 

二、知識份子的探討:海峽華人婦女的現狀

1. 婦女人數增長社會地位卻低:

中國移民一直陽盛陰衰,但海峽華人婦女-娘惹,卻不斷超越男性人口,但地位和待遇卻遠

遠不如男性-峇峇。(參考影片:小娘惹 The Little Nyonya

2. 仍保留中國傳統的價值觀:

雖遠離中國專制政治及農業社會的壓力,但父權夫權的思想和孝道祭祖的精神代代延後,仍保留了以男性為中心的傳統價值觀。

3. 婦女普遍無知,依賴,不自由:

此時的海峽婦女未接受任何教育,在僵硬的制度下成長,長大的唯一目標是嫁人,只能仰賴丈夫。卻又因社會風氣不佳,多數男人出入風流場所,而妻子只能在憂悶的婚姻中度日。

4. 社會風氣嗜賭惡習嚴重

娘惹未受教育無法吸收新知或正確觀念,加上不得丈夫疼愛,整日無所事事,在封閉迷信的社會風氣下,多數染上賭博惡習,造成不少家庭悲劇。

 

三、知識份子的憂慮:海峽華人婦女的問題

1. 海峽華人的影響力

長期自以為地位顯赫的集團,一個擁有商業成就,政治權益,社會地位和文化教養的族羣,竟有一半的人口(女性)如此落伍和墮落。而女性的封閉依附、無知、無識、弱質、墮落等會帶來怎樣的後果,這是海峽華人知識份子關注擔憂的問題。

2. 婦女問題的影響性

婦女問題帶來的不利影響不限於婦女本身,這關係到峇峇的家庭和海峽華人整個族群。

(1)文盲問題:婦女無法向有智慧的人吸取經驗,也不懂為孩子在幼童時期進行基本教育或在入學後督促學習。

(2)迷信問題:婦女在孩子患上輕微疾病時就不知所措,只會求教於以占星術算命的人。

(3)賭博問題:母親賭博是一種很壞的身教,對子女帶來不良影響,甚至有些婦人因賭傾家蕩產造成家破人亡。

 

四、知識份子的覺醒:女權與女學思想的形成

海峽華人知識份子女權與女學思想意識的醞釀與成形,與中英兩地文化的發展與匯流有著絕對密切的關係。19世紀正是東西文化,特別是中英文化交鋒和整合的時代,英國文化隨著維多利亞政治和經濟勢力湧入東方,形成複雜的三角關係:

1. 英國文化輸入海峽華人社會,中巫混血後裔因此走向西化:

2. 英國文化輸入中國,有識之士建立一套融合中西的改良主義思想:

3. 中國兩元性的維新思想輸入海峽華人社會,激起知識份子迅速回應:

 

知識份子女權與女學思想的特色

 (一)基本理論

1. 目標方面:以人道和大我為出發點,最終目標在於提高婦女地位和保障族群前途。

2. 途徑方面:選擇“教育”和“解放”,前者化為女學運動,後者與移風易俗運動結合。

3. 內容方面:希望女子受到德智體群全面的教育,課程重點放在語文和家務,以培養賢妻良母為要務,並破除早婚,近親成婚以及纏足等陋習。

(二)主要特色

1. 強烈的憂患意識

2. 對女性的誠摯情懷

3. 西方自由進化思想

4. 清末改良主義色彩

5. 儒家思想色彩

6. 剝除基督教色彩

7. 母族語言文化情意結

8. 務實精神

 

總結:

1. 初步的婦女運動:

海峽華人知識份子對於女權和女學的提倡並非言而無行,而是積極地進行,所以可看為一個初步的婦女運動。

2. 有其侷限性:

這是一個由男士發起的運動,從提出的思想和觀點來看,只強調婦女的教育權和社交權,極少提到婦女的職業權和參政權。

3. 交錯的歷史背景:

海峽華人知識份子的女權思想與運動是19世紀東西政治與文化相互撞擊和匯合下的產物。也是英國殖民政策和中國影響力滲透影響的結果。

4. 獨立而不孤立:

這是一種自動自發而又配合時代潮流的思想行為,所以獨立而不孤立。

獨立在於推動女學時,有意削弱或擺脫英國政權或教會的影響,特別強調和堅持建校重要管理者必須是華人。

不孤立在於女權和女學的提倡正好投入世界婦女運動的潮流,且與中國正在萌芽的婦女運動相互應。

5. 新加坡歷史上的定位:

此為華人女學的先驅,新加坡婦女運動的拓荒者,具體事跡為建立第一所提供世俗性教育課程的女校。

 

摘自:東南亞華人文學與文化

作者:李元瑾(Lee Guan Kin)

 


我們真的了解原住民嗎? ( 洪尹芷 )

 

不只納粹!學生又爆COS「霧社事件」 司儀竟喊:打倒日本鬼,光復中華

《完整新聞稿,請詳見中天新聞》

 

看到這個震驚的標題,想必已經有多數人已抱持著台灣的教育哪裡出錯? 既然孕育出脫線的行為。

台灣這塊寶島雖然在地圖上是不顯眼,但是她的故事卻是精采與壯烈,不亞於其他國家。從下圖可得知,窄小的台灣,經歷轟轟烈烈的歲月,才蛻變成現在

 

我們所見識到的社會與祥和。雖然我們能細數出過去曾發生的戰役,及明確說出當時的經過與概況,可是,除了漢人之外,鮮少人能細數出當初原住民助漢人一臂之力或者是原住民如何對抗侵略者的故事。

現代的台灣人連原住民及平埔族共有幾族都無法分清,更何況是過去歷史。有些人總是喜歡「番仔」、「生番」掛在嘴邊批判一個人「固執與無法溝通」的思想、外貌或是舉止,但卻未意識到這樣的稱法與說法是貶抑的意思,因為真正含意是未教化的原住民,帶有歧視意味。多數台灣人都很短見,從未思考這樣的詞語是如何產生或是衍生。文字字面上雖然沒有善惡與貴賤之分,可是有種劃清界線、歸納感及刻意感,儘管現在社會開明,這醜陋的字眼卻天天發生。很多人說我們很了解原住民,他們如同我們手足,食衣住行都在同一塊的寶島,可是,每當反問他們各族的族服、各組的社會組成及風俗文化……等等事情,得到的結果是一問三不知的場面。其實,台灣人都自以為很了解他們,事實上是相反,他們對我們而言是一個神祕的面紗,彷彿是蜘蛛所編織的網,看似是有聯繫的訊息,卻皆非是答案,甚至連基本的概念皆沒有。 例如:

1.原住民朋友「名字」的學問:〈別再問我姓什麼了,因為我就沒有「姓氏」嘛!〉

2.台語「牽手」是出自於哪個語言? 真正含意是什麼?

 

無論身處在哪個國家哪個國籍,我們都會慣性詢問對方的姓名如何稱呼或者如何寫,可是未料到我們最熟悉的原住民朋友,是沒有「姓」的,就好比上次老師在課堂上問: 「你真的知道你東南亞朋友的『真正』姓名嗎? 」。

我們總是口口聲聲地說我們多了解原住民朋友的習性、處境及歷史背景,沒想到多數人真的只是「口口聲聲」的述說,從未真正探討及研究。

就像上禮拜在課堂上曾談論到一位藝術創作家 - 林生祥,他拒絕出席金曲獎,因為他覺得「原住民」這樣的稱法有種異類化,好像他的作品會凸出緣故是因為他原本的身分,有種弱勢族群需要受到「特別關照」及某種保障的意識形態。 因此他在當年向外界強調「請直接稱我是一位藝術創作者,不要冠上『原住民』這三個字。」

所以,別再自以為很了解身邊的人事物,其實我們什麼也不瞭解,則是慣性潛意識把對方貼上我們自以為該有的標籤。回頭再看這幾天的鬧劇,從這一起事件,也反映出多數台灣人的想法與作為,並不是我們不懂,而是我們不願意懂也不想懂,至於這次的愚蠢行為,是再一次讓大家省思的絕佳機會,再一次試問: 我們真的瞭解「原住民」嗎?


[上課筆記]    應華碩三     李明釗

 

       語言學發展,非常重視語言結構及語言的象徵,因此也產生了符號學,索緒爾、羅蘭巴特為重要代表,巴特更認為符號並不是一個穏定的意義,而是多義的,符號有許多隱含的意義,文本可以很多不同方式解讀,社會發展的過成及內容經過分析後化約成符號。

       後殖民主義:當殖民主義過去,大的帝國已成過去式,而殖民地紛紛獨立,大帝國曾經有的歷史需要清理。在獨立的過程中,殖民地檢討過去的歷史,殖民不只是對當地的人民、社會或物產加以管制,其實在殖民實踐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管制,到後來解除殖民的過程中,除了解除對國家的依賴之外,也要解除思想上的依賴,因此有殖民主義及後殖民主義的發展,歷史學有歷史主義及後歷史主義的發展。

       有了上述的發展後,英國開文化研究之先河,於1964年成立「伯明翰當代文化研究中心的」,運用大量的理論加以整合及討論,「文化研究」脈絡及概念歸功於伯明翰學派。成立了首先成立文化研究中心。


Life History研究 (琳琳)

 

時間在生命歷程的三個作用力:年齡(age)、時期(period)與世代(cohort 

 

年齡 

生命歷程建構在年齡漸增(age-graded)的階梯上,從出生、成長、成熟到凋零,開展出一條條的生命軌跡(trajectory)。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生命經歷過一段段的發展階段:兒童、青少年、成人、中年與老年,而年齡與這些發展階段相連結,除了具有生理上的意義外,更具有社會的意涵。因為,每進入一個發展階段,個人就同時接收了該發展階段的社會期待。

 

時期

研究時間的第二個作用力為歷史事件所造成的時期影響。第二個作用力強調,人類歷史上重要的事件對於處在當時的人們有著重大的影響。人類史上重大的歷史事件如工業革命、啟蒙、世界大戰以及數次經濟危機,皆對處在事件當頭的人們的生命進程產生極大的影響。

 

世代

世代或出生世代通常是指在某一地域下,同一年出生的一群人,由於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類似的社會脈絡與社會條件。由此,相同的世代會享有相類似的結構限制與結構機會。因此,在分析其影響力時,會特別著重在不同世代之間的比較,以凸顯某一世代的獨特性。例如,戰後嬰兒潮世代、日本政治圈的團塊世代、台灣所流行的六年級或七年級生以及90後世代等。不同的世代,除了經歷的歷史事件可能不同外,其世代內部的特質的差異也會造成影響個人生命歷程的原因。

 

重大歷史事件(period)發生在個人發展進程(age)的時機點(timing)造成了不同世代(cohort)的人有著十分不同的生命歷程。這就完成了生命歷程的時間觀對於人生的分析。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