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Dokkio Sidebar applies AI to make browsing the web faster and more productive. Whenever you open Sidebar, you'll get an AI summary of the web page and can ask any question you like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page!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09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盧秀鳳 6 years, 4 months ago

何謂文化?  琳琳

 

文化研究不是「一個」東西,而是「許多」東西。它橫跨了很多知識和學術的領域,從長久樹立的學科,到新政治運動,知識實踐和各種探究模式,例如:馬克思主義、後殖民主義、女性主義以及後結構主義。文化研究隨著關注和重機的不同,在學門與學門之間,在各種方法論之間,游移不定。這說明了為什麼文化研究不是一個學科,事實上,它是一個集合名詞,代表各種分歧且經常相互抗爭的知識上的努力,致力於探討諸多問題,並有許多不同的理論和政治立場所組成。也因此文化研究常常被說成「反科學」一種不屈服於那些已被機制化的學科束縛的探討模式,並藉由介入政治批判而成就社會重建。

 

文化研究要怎麼做?

主要概念之一是符號語言學理論 。符號理論發展自瑞士語言學家裴迪南‧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的著作。他表示語言是一種文化現象。語言經由一串聯關係的系統,一個充滿相似與差異的網絡,以一種特別的方式產生意義、製造意義。建立起符號的基本特性,並解釋符號如何在社會生活中發生作用。一個符號具有三個基本特徵:它有一個具體的形式、它指涉自身之外的事物、它可以被大多數人認出是一個符號。例如:我們經由非男孩、非女人、非男人、非動物、非神,這些概念了解「女孩」這個符號。給予符號一個特殊的意義這樣的過程以及結果稱之為「再現」。經由再現,抽象的和意識形態的概念被賦予了實在的形式。例如:印度人這個符號被賦予一個特定的意識型態。

陳貽保譯(1998)。文化研究(原作者:Ziauddin Sardar)。台北縣:立緒文化。


論「當代文化的研究」    饒淑惠整理

 

當代文化的研究主要在探討理性文化失序之後,全球文化有沒有再建立共同文化的可能性?

1. 從世界歷史的變遷:

人類思想變遷歷經三次重要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宗教形上學的信仰時期,第二階段是理性的主體論時期,第三階段則是感性的個體論時期。當代文化恰值理性失序,感性建構時代。

從解構到建構,建構當代新文化,由差異與斷裂之中,獲得意義與價值。

 

2.當代文化的出現: 

學者說法不一,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Hebert Marshall McLuhan)  提出新社會依據,被視為新文化的先知。他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受技術革新影響,促成人的能力和感官的延伸。

在人類歷史中,共有三次媒介技術改良,造成人類社會重大改變:拼音文字的發明,活字印刷的推廣,電報的發明。

 

3.當代文化的走向:

從廣義角度,文化研究是對資本主義的反省,不再侷限於狹隘的經濟領域,轉向文化的領域辯論,透過辯證的過程,對資本主義所構成的文化圖式提出質疑,並找出新的活水源頭。從狹義角度,由於各國處境不一,學者不免受制本身文化環境影響,表現有別。大致可以分為歐陸的法德以及兩洋的英美兩條路線。

 

4.雅俗文化大戰

雅文化:文化大國英國、法國、德國主導的雅文化。

俗文化:美國引領風騷的大眾文化、消費文化、網路文化。

雅俗文化大戰:美國文化引領風騷,形成風尚,引起歐洲文化的不安與焦慮。

因此歐洲文化大國紛紛從不同角度, 韃伐美國文化的粗糙,並進一步反省本身文化的價值,形成雅俗文化大戰。

 


緬甸人飲茶習慣與緬甸奶茶(周芊妤)

 

忘記是在哪一堂課上聽老師分享了關於緬甸街的事情,並且談到在下午時華新街必定會有許多緬甸人聚在在戶外喝下午茶、聊天。雖然老師當初並非是把喝下午茶這件事當作重點,但是對於愛吃愛喝的我就把這件事情記了起來。

 

緬甸飲茶文化

                緬甸的茶葉文化受到地理環境影響與中國與印度文化相關。中國西南邊界少數民族飲茶的文化與印度人嗜喝拉茶的習俗,使得緬甸自古以來即有飲茶的習慣。緬甸茶葉產區遍及北部高海拔地方,伊洛瓦底江,撣邦北,欽邦,克欽,這些地方涼爽的氣候有助於茶葉生長。不施化肥的生態方式也讓茶葉風味更佳。緬甸主要產的茶葉以紅茶產量為最多,其次為綠茶與烏龍茶。在緬甸除了一般的茶館之外,最具代表的即是街邊的露天茶攤。茶攤及本上就是幾張矮小的桌子及椅子擺置而成。在大城市一般都轉用塑膠桌椅,但在鄉村裡的茶攤還是會見到用木桌椅的。對於緬甸人來說,這種露天茶攤即是生活的一部份,除了喝茶之外最重要的是與街坊鄰居的聚腳點,拉近人際關係。

(茶館)

(露天茶攤)

緬甸奶茶

無論是茶館或是露天茶攤,必定有紅茶與緬甸奶茶。其中緬甸奶茶,緬甸人稱之為Lahpet Yea,直譯就是「茶葉水」。最早是流傳於撣邦高地的傳統紅茶,加糖,加奶;現今則大多是是由錫蘭茶業加上煉乳調配而成的。在茶攤或茶館墊上一杯Lahpet Yea時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茶的甜度(煉乳多寡)與茶葉泡的濃淡做調整。


 

額外補充:

現今緬甸奶茶特別是餐廳,不會再燒一壺茶來為客人沖泡緬甸奶茶,而是用上三合一即沖奶茶粉末,再加熱水沖泡。其中三合一奶茶粉又以Royal這個牌子最具知名度,具緬甸當地人說用的是Royal牌的奶茶粉,跟路邊茶攤的味道不會相差太遠,茶味非常濃郁,甚至有一股炭燒的香味。我個人也喝過這個牌子的奶茶,味道與泰國奶茶很相似,兩者皆是使用煉乳代替牛奶,與一般所喝的英式奶茶和台灣手搖店使用奶粉沖泡而成的味道不同。

 

資料來源:

http://368tea.com/?action-viewnews-itemid-41587

http://www.linepost.hk/index.php?uid=10825

https://read01.com/GPkQ3K.html

 


風格與反抗(盧秀鳳)

思想(14):台灣的日本症候群 

台灣常常被認為是一個「親日」、「哈日」甚至「媚日」的國家,但是究竟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對於日本抱持的是何種欲望與想像,恐怕一時間說不清楚講明白。電影《海角七號》在台造成一股旋風,引發不少話題。當時最常被提出來討論的話題之一是台、日、中之間的三角關係,以及台灣如何面對日本的問題。事隔時日,《海角七號》熱潮已經褪去,但如何梳理台灣與日本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仍是我們今天討論不休的問題。

 

許多作者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與層次梳理台日之間的關係。千絲萬縷的各種文化想像與情結糾葛著台日關係。曾健民從「冷戰」與「內戰」的雙戰結構,剖析日本情結的政經面向;黃智慧從「戰後」與「後╱殖民」的兩重關係抽絲剝繭,一層層剝開台灣對日觀的重層構造;李衣雲從歷史記憶與大眾文化生產消費的邏輯,解析哈日風潮背後的實像與虛像;林徐達從後殖民情境與全球化脈絡下的文化身份操作,探討日台雙方共同構築的懷舊想像;而林泉忠則從「東亞邊陲」的視角,將台灣與香港、沖繩並列,比較三者親日、哈日、戀日的日本情結。

這些觀點迥異、立場分歧的論文,充分展現了台日關係與情結的多元相貌與複雜構造。另外,還有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秦暉先生的訪談錄、近十年中國大陸官方意識型態變化解析、王曉波先生的退休演講等,非常豐富。

 

其餘有關台日關係分析作者目錄:

張灝 殷海光先生的理想主義道路:從公共知識分子談起
蔣斌 災難、文化與主體性:莫拉克風災後的省思
汪宏倫 台灣的日本症候群:解題
曾健民 台灣日本情結的歷史諸相:一個政治經濟學的視角
黃智慧 台灣的日本觀解析(1987~):族群與歷史交錯下的複雜系統現象
李衣雲 解析「哈日現象」:歷史.記憶與大眾文化
林徐達 後殖民台灣的懷舊想像與文化身分操作
林泉忠 哈日、親日、戀日?「邊陲東亞」的「日本情結」
陳宜中 為自由而限權 為福利而問責:秦暉先生訪談錄
王超華 歷史終結在中國:近十年中國大陸官方意識形態變化解析
叢小平 中共合法性論述的新動向:比較三齣國慶舞蹈史詩的政治涵義
王曉波 我的學術思想與志業:退休演講
周保松 行於所當行:我的哲學之路
陳瑋鴻 錢理群演講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